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学校概况 > 大榕树下

校长故事·任记忆流淌

信息来源:余小玫 信息提供日期:2013-03-17 【字体: 视力保护色:

  1988年8月,育才二小成立了,在育才一小的一间教室里,校长李卓志、教导主任沈文建向我们这些即将到二小工作的老师们做动员报告。沈主任说:“二小建在风景优美的海边,校园里还有一棵百年古榕……”李校长说:“我们的校舍是请名设计师设计的,站在操场看教学楼就像一艘扬帆的航船行驶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上……”不知别人是怎么想的,我可是心向往之,梦萦绕之。可是等到8月28日到二小报道之时,才发现校园是建在海边,不过不是风景优美的海边,是泥沙、乱石堆砌的海边,杂草丛生、蚊蝇飞舞;教学楼怎么看也不像扬帆的航船,因为只建好了三分之一,还有三分之二是机器轰鸣的工地。那年的教师节,我们全校三十几名教职员工搬开操场上的木板、竹竿、碎砖块,站在黄泥汤操场中央,以布满脚手架的教学大楼为背景,留下了一张难忘的合影。

  无线电通讯

  条件艰苦,但是在校长的带领下,每一个人都是认真负责的,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有故事的。你不会认为那时候我们每人一部手机吧。套用一句电影流行语,我们的通讯“基本靠吼”。当时学校只有一部电话,安装在门卫室。老师们不管成家了的还是单身的大多数住在集体宿舍,基本没有装电话。但是学生家里有电话,他们生病请假会用到电话,还有老师们的亲戚朋友有时也会从老家打来电话,所以不常打电话但是经常接电话。每当门卫接到电话,校园里就充满刘师傅的吼声。有趣的是当时的门卫有两位师傅,都是客家人,都姓刘,他们不会说普通话,他们认为自己的客家话比广东白话好懂,认为客家话跟普通话差不多,所以交流的时候一点说普通话的意思都没有。但是听他们说话可苦了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异乡人,听不懂还要使劲猜,猜来猜去还是不明白。两位刘师傅轮流值白班和夜班,年龄大一点的那位身体不太好,嗓门不够大,喊人的时候喊很多遍都听不清,英明的后勤主任张英明便安排他值夜班,白班由年轻一点的小刘师傅长期担当。每当有电话找人的时候,刘师傅在楼下一吼,你就看见二楼、三楼、四楼的围栏边伸出无数的脑袋,一个个盯着刘师傅,用疑问的眼神询问刘师傅在叫谁。直到刘师傅用手指着某人,才看见这些脑袋一个个缩回去,于是便听见楼梯上“噼里啪啦”的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有一次,我在办公室又听见小刘师傅在吼了:“ní老师——ní老师电发(话)——”李丽老师走出去了,旋即又回来了,不是找她的。可是楼下依然在吼“ní老师——ní老师电发(话)——”办公室已经没人了,学校里也没有姓黎的老师,估计是打错了,我也没出去。可是没两分钟,刘师傅气喘吁吁的站在四楼我办公室门口,指着我上气不接下气的说:“ní老师,ní的电发(话)!从香港打过来的!”我还想分辨我不姓ní,李丽赶紧推我出门:“先去接了再说!”后来张英明主任告诉我,客家人把鱼就叫“ní”,我当然就是“ní老师喽”。下班时,我特意去感谢刘师傅,他说了什么我还是没明白。虽然语言阻隔了我们之间的交流,但是刘师傅那种负责任的态度使我非常感动,刘师傅离开二小好多年了我们都还在说起他。也正是这些的小事让二小这个家把我们这些游子拢在一起,温暖地生活着。

  丰富充实的周末

  二小初建时人员有很多特殊性,就是三多:单身的多、住宿舍的多、分居的多。需要说明的是单身的肯定住宿舍,住宿舍的不一定单身,分居的不是因为闹离婚。那时候是五天半工作制,比起现在每周休息时间少了半天,但是那半天大家还是呆在学校里,因为我们每周都有丰富多彩的节目。李校长是一位很人性化的校长,从来没有刻意的去开个会讨论一下单身老师周末怎样渡过。记得从一开学周末就没有空闲过,舞会、烧烤、聚餐、联谊等等活动应接不暇。每个月都要为本月过生日的老师庆祝一次生日,利用二楼大厅组织舞会,邀请各兄弟学校同仁们来参加,还成立乐队。还记得刚开学的时候,老师们的办公室还没完工,大家都在大教室里办公,一个办公室几十个老师,一到周末,大家把桌椅搬到走廊上,用录音机放上音乐就跳起来。每次聚餐都有人自告奋勇的表演节目,最经典的是沈文建主任与王翠兰老师的二重唱,曾光明老师的革命现代京剧,刘森力老师的手风琴演奏,张一兵老师的笑话等等。记得有一次,不知是过什么节,工会组织了一次聚餐活动,这次聚餐以组为单位各自做几道菜,周六的下午,每个组的人都聚在一起,买、洗、切、烧……弄出几大盘。晚餐时间,大家把做好的菜都放在二楼大厅的长条桌上,每个人端个盘子,挨个品尝各式各样风味的菜肴,吃了什么已经记不得了,味道如何也早就忘了,只记得那一排排长长的桌子、那一个个堆得满满的盘子和那一张张如花的笑脸。

   单身的优待

  二小建立之初,虽然只有三十几个人,单身的老师却有十几个。每当到了六一儿童节和中秋节,大家都要聚一聚。中秋佳节倍思亲,大家相聚在一起排遣寂寞情有可原,六一团聚又是为什么呢?因为每到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放半天假,学校都是安排六一的上午文艺汇演,下午就放假,好让家长带着孩子出去玩玩。我们这些单身的“大孩子们”在这一天也有个家长带着我们,就是二小的家长——李卓志。记得第一次去李校长家过六一,校长小小的客厅里挤进了我们十几个“大孩子”,转身都很困难。校长夫人从邻居家借来桌子、凳子、碗筷,甚至连锅都要从邻居家借来。校长夫妇俩为我们做出丰盛的晚餐,炖肉、煲汤、烙饼……年年如此,把许多已婚人士馋得不行,曾经有一位结了婚后还隐瞒婚史冒充单身来参加六一聚餐,可见吸引力之强。现在想来,美味佳肴、一饱口福那都是次要的,重要的是那种润物无声的关怀,潜移默化在心底。

 

写于2008-10-5